蘋果公司CEO:混蛋喬布斯 ZT
發布時間:2010-8-2 16:27
發布者:步從容
作者:Peter Elkind 編譯:Elysia 不向癌癥低頭 Steve Jobs 個性極強,不僅對于技術,或者股市,甚至是癌癥,他都自作主張。這種性格既使他成為當今最偉大的CEO,也使他的公司冒了很大風險。 2003年十月,Steve Jobs 剛剛將蘋果公司從瀕臨破產拯救回來,就轉而面臨個人的生死抉擇:在一次例行體檢中,Jobs 查出胰腺部位長了瘤,這幾乎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唯一的有效治療方式只有手術。然而,信仰佛教和素食主義的 Jobs 一向抗拒主流醫學,他拒絕手術治療,而堅持一種神秘的飲食療法。 蘋果公司的董事們頭疼了九個月:為了不動搖股民的信心,他們不得不封鎖 Jobs 身患絕癥的消息。 直到 2004 年六月,Jobs 終于動了手術。腫瘤摘除后,Jobs 給員工們寫了一封電郵,輕描淡寫的說自己得了癌癥,但“現已痊愈”,九月份就回公司上班。這封郵件公布出來次日,蘋果公司的股價下跌了2.4%。 大起大落 Jobs 的經歷可謂傳奇。1976 年,21 歲的他同Steve Wozniak 一起在他父母的車庫里創辦了蘋果公司;25 歲時Jobs 已經身價兩億;26歲時成為《Time》封面人物;30 歲時被趕出了公司,直到 1997 年被請回蘋果。 Jobs 重返蘋果之時,蘋果瀕臨破產,現在則擁有108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遠遠超過默克、麥當勞和高盛;今日蘋果股價與彼時比翻了 36 倍。Jobs 同時還是 Pixar 的 CEO,這家制作了《海底總動員》、《超人特工隊》的頂尖動畫公司于 2006 年被迪士尼以 7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因此,Jobs現在持有迪士尼 7.3% 的股份,價值46 億美元(他所持的蘋果股票僅價值6億8200萬)。 Jobs 狂放自大的性格為他惹來眾多爭議。他常公開嘲弄蘋果公司的競爭對手,說他們“平庸”、“邪惡”,最糟糕的評價是“沒有品味”。能說明問題的是:他總是以藝術家自居,他參與設計了 103 項蘋果專利產品,包括 iPod 的用戶界面,以及蘋果專賣店里炫目的玻璃臺階的支架。 Jobs的個人習慣也是出了名的惡劣:他曾把自己的大奔停在殘障人士專用車位;把下屬訓哭自然是家常便飯;誰真惹火了他,更會被迫立刻走人。Jobs的評價體系都是二進制的:在他眼中,產品只分“偉大之作”和“垃圾”兩種;下屬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癡”;不是“無與倫比”,就是“毫不靠譜”。 當斯坦福管理學教授 Robert Sutton 計劃寫本關于“硅谷大公司里的混蛋”的書時,人們紛紛給他講關于 Jobs 的段子。 但是,這樣一個人卻獨力創建了蘋果的輝煌。曾與 Jobs 合作過的 Jean-Louis Gasse 說:“制造好產品不能靠民主,得靠有能力的暴君。” 使高科技成為消費品 20歲時的 Jobs 任董事會主席和 Macintosh 部門主管,但從未被委以 CEO 的重任。其時的董事會成員 Arthur Rock 回憶說:“那時,Jobs 剛愎自用,滿腦子主意,肆意而為,毫不考慮公司的前途。” Jobs 曾用類似的挑釁語氣激將百事公司董事長 John Sculley 來蘋果任職:“你是想終生賣糖水呢,還是來試著改變世界?“ Sculley 與 Jobs 共事了兩年,1985年,兩人大吵一架后,Sculley 策動了解聘 Jobs 的行動。Sculley 在回憶錄中寫到,Jobs 是個“偏執狂”,“他不能接受真實世界里的絲毫缺陷”。他還寫道:“Jobs 想讓蘋果專注于生產優質消費品,這真是瘋了——高科技怎么能被設計成消費品來賣呢?!”當然,事實說明,是Sculley大錯而特錯了。 現在,兩年一度的蘋果產品發布會總能帶來令人震驚的爆棚場面:名人出鏡,粉絲云集,大小博客也爭相報道。除了 Jobs 的神力,還有誰能讓全國上下的人們為了一只小小的手機屏息凝神?! 去年,Piper Jaffray 分析師 Gene Munster 指出,如果 Jobs 下臺,蘋果的股票將在一夜之間貶值兩成。 不過 Jobs 是不大可能再下臺了。反之,他將繼續帶領蘋果,以及投資人和蘋果用戶、蘋果競爭者一起,走上無人能夠想象的狂野之旅。Jobs是如何成為今日這樣一個熱衷冒險之人的? 荒唐的私生活 翻翻 Jobs 的私人電話簿也許能找到些蛛絲馬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他已積累了五百多箱此類信息,里邊既能找到他老情人的號碼,也有里根總統首席智庫 Richard Darman 的白宮熱線,還有 Jobs 的精神導師、禪宗大師 Kobun Chino 的號碼。 眾多聯系人中還包括了他的養父母,兩個加州藍領工人——Clara 和 Paul Jobs;他雇傭私家偵探找到的生母Simpson;以及為 Jobs 誕下私生女 Lisa 的第一任女友 Chrisann Brennan。 然而,Jobs的生父 Abdulfattah Jandali 并不在列。Jobs 出生時,其親生父母年僅 23 歲,都是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生。Jobs 被收養后數月,兩人就成婚并又生一女:Mona Simpson,現為知名作家。Jandali 不久后再次拋妻棄女,自奔前程,現年 76 歲,給一家餐館當食品主管。 Jobs 無意中走了他生父的老路:他 23 歲時,也逃避了撫養女兒Lisa的責任。他不承認 Lisa 系他所出,甚至對法庭宣稱自己有不育癥,害得Chrisann不得不靠社會福利糊口。不過Jobs最終承認了與 Lisa 的父女關系。他娶了斯坦福MBA——Laurene Powell 后又生了三個孩子。Lisa 現年29歲,從哈佛大學畢業后當了作家。 十二年之后 被趕出蘋果以后,Jobs創辦了NEXT,還從George Lucas手里買來了后來一舉成名的Pixar。然而,NEXT在商業上一敗涂地,投資人數億元資產化為灰燼。 不過,經歷了12年的磨練,Jobs在蘋果東山再起,并于1997年收購了NEXT。重返蘋果的Jobs深入鉆研商業細節,行事果斷,大幅消減蘋果生產線,降低批發成本,從而使蘋果“瘦身成功”,重新開始盈利。 這回,Jobs的領導力明顯增強,他不再只會大吼“給我去死”,也不再只醉心于浮華虛飾,而開始腳踏實地,琢磨賺錢之道了。 但這并不說明Jobs變得平易近人了。他仍以狂吼員工著稱。Jobs還是個善變之人,前一刻他可能在嘲笑你的點子爛得出奇,下一秒卻又將其奉若至寶,讓員工完全摸不著頭腦。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員工說:“Jobs不犯錯誤。他的錯誤都就地蒸發了。” 蘋果PR總監Laurene Clavere談起自己與老板的相處原則:“我就裝作我死了。” Jobs甚至離經叛道的拒絕為自己的奔馳車上牌照,他對此解釋說:“這么做只是好玩罷了。” 即便如此,Jobs還是網羅到世界一流的人才為蘋果效力:負責軟件的Avie Tevanian;負責硬件的Jon Rubinstein;負責市場的Phil Schiller;從康柏挖來的執行總監Tim Cook;從Target聘來負責蘋果零售業的Ron Johnson。 團隊中另有兩人,后因“期權回溯”丑聞而離職。其一是法律顧問Nancy Heinen,原在NEXT工作。Jobs為了考察她的能力,要來了她起草的合同,看看“是否富于美感”;另一位是唯一一名蘋果前朝元老Fred Anderson,他擅長疏導現金流通不暢、安撫人員調整糾紛、平息華爾街的種種質疑,還敢于勸息Jobs的無名火。 Jobs采取了硅谷常見的手法來招徠人才:他消減了行政賠償金,取而代之的是發給員工大量公司股票。但是,Jobs在此基礎上又自作主張。 期權回溯丑聞 Jobs在1997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所有蘋果員工持有的股票重新認價,使股價在六個月內翻了一番。 蘋果還利用與微軟做重大交易的契機,提前一晚發售期權,蘋果股價借機上漲三分之一,被稱為“坐彈簧”。 “重新定價”和“坐彈簧”兩項舉動都飽受爭議,但并不違法。不過,“期權回溯”事件(更改股票購入時間,提前到價值較低的日期)是違法的, 顯然是欺騙投資人。 時值2006年,華爾街日報關于“期權回溯”的系列報道獲得普利策獎,這時蘋果等140多家公司不得不調查公司內部是否存在這種違法行為。結論是:這種行為在蘋果不但存在,而且只發生于Jobs執掌大權之后。1997年到2001年間蘋果所發售的所有期權中,有近六分之一存在“期權回溯”問題,總價值超過一億美元。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