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M8901的溫濕度控制系統設計
發布時間:2009-11-23 11:09
發布者:賈延安
作者:張天鵬 翟亞芳 張修太 秦長海 安陽工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2009-11-09 引言 當今,智能化已成為自動化領域新的發展趨勢,并推動智能功能迅速擴展到儀器、儀表、設備等行業。溫濕度的測量和控制在工農業生產、氣象觀測、恒溫恒濕的空調房、科學研究及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本設計基于溫濕度傳感器LTM8901的智能環境溫濕度控制系統,以AT89S52為控制器,通過仿真實驗,可以實現對環境溫室溫度和濕度的檢測與控制。 系統硬件設計 系統通過集成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檢測環境的溫度值和濕度值,將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轉換成數字量,并將結果傳送給單片機,通過數碼管顯示。單片機利用鍵盤設置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將檢測的當前值和預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單片機做出相應的判斷,以控制輸出繼電器的工作狀態,執行相應的控制操作,從而可以實現對環境溫濕度的檢測和控制。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 溫濕度檢測電路 系統采用長英科技的LTM8901作為環境溫濕度傳感器。LTM8901是一款專門為用戶設計自身產品而提供的數字化溫濕度探頭,可單點使用,也可以與其他ITU設備多點聯網使用。其濕度測量量程為1%~99%RH,分辨率為0.5%RH,測量精度為±3.0%RH(典型值); 溫度測量范圍為-25℃~+60℃,分辨率為0.0625℃,測量精度為±0.5℃;響應時間典型值為5秒;工作電壓范圍為4.5V~5.5V。LTM8901將測量結果直接輸出為數字信號,通過“一線式總線”串行傳送給單片機,同時可以傳送校驗碼,具有較強的抗干擾糾錯能力,其電路連接如圖2所示。 ![]() 鍵盤輸入和數碼顯示電路 鍵盤輸入電路的主要作用是供用戶設置溫濕度參考值,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鍵盤輸入電路由4×4個小鍵盤組成,共16各功能鍵,包括0~9數字鍵、溫度設置鍵、濕度設置鍵、最大值鍵、最小值鍵、確認鍵和清除鍵。溫度設置鍵有效后可以改變預設溫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溫度設置鍵有效后可以改變預設濕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鍵用于說明輸入的是最大限值,最小值鍵是說明輸入的是最小限值,和確認鍵配合使用可以設定溫濕度的預設限值。清除鍵用以清除當前的設置值。 數碼顯示電路由6個數碼管組成,分成兩組,一組用于顯示溫度值,一組用于顯示濕度值。當用戶設置溫濕度參考值時,顯示的是設置的最大值或是最小值;當系統處于監測控制時,顯示的是當前檢測到的溫濕度值。 輸出電路 系統采用繼電器輸出,通過改變溫度控系統或濕度控系統的工作狀態,實現對環境溫濕度的控制。系統溫度和濕度控制設備主要包括加熱裝置、通風裝置、抽濕裝置和加濕裝置。ULN2803是8重達林頓反相驅動器,其輸入端接單片機的輸出端口,輸出端接繼電器的輸入端。繼電器采用國產的交流固態繼電器(AC-SSR)H220D15,其內部采用光電隔離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電磁干擾。當單片機檢測到溫度值或濕度值超過預設的范圍時,單片機的I/O口輸出控制信號驅動繼電器,啟動電器工作,實現對溫度控系統或濕度控系統的控制。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結構,各個功能子塊獨立,方便調試。系統主流程圖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整個軟件在結構上分為主程序、鍵盤掃描程序、LTM8901控制程序、顯示程序以及輸出控制程序。主程序實現各個模塊的初始化,然后進入中斷等待。鍵盤掃描程序主要任務是判斷被按下的是哪一個鍵,從而執行相應的功能子程序。LTM8901控制程序主要是檢測環境的溫濕度值,并將檢測結果傳送給單片機。顯示程序是用來顯示用戶預設值或檢測值。輸出控制程序主要是將檢測值和用戶預設值相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將相應的輸出端口置位或復位,從而控制繼電器的工作狀態。 ![]() LTM8901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啟動轉換命令(250~350μs的負脈沖);延時850~1000ms,用于LTM01轉換;發上位機讀取命令。當單片機發送讀取命令00H時,讀取濕度值,然后延時4.5~5 ms,發送讀取命令01H,讀取溫度值。 結語 LTM8901是單片集成的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所有信號的處理都在內部完成,采用“一線式總線”進行通信,以數字形式完成數據的傳輸,節省了單片機的I/O口,而且省掉了A/D器件,降低了成本。該系統電路結構簡單、檢測準確、穩定性好,可以實現對環境溫濕度的測量和控制。 參考文獻: [1] 王毅,白澤生.現代溫室環境多參數測控系統設計[J].微計算機信息,2008,24(7-2):140-141 [2] 趙健,吳順偉.基于單片機的溫濕度測量系統的研制[J].電子技術,2008,45(9) [3] 張艷麗,楊仁弟. 數字溫濕度傳感器SHT11及其應用[J].工礦自動化,2007,6(3):113-114 [4] 陳愛武,徐建華,趙瑾.溫室環境智能監控系統設計[J].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3):217-219 [5] 張艷麗,張勇. 基于SHT11的溫濕度控制器[J].自動測量與控制,2007,26(5):83-84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