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fnfpo"><source id="fnfpo"></source></var>
<rp id="fnfpo"></rp>

<em id="fnfpo"><object id="fnfpo"><input id="fnfpo"></input></object></em>
<em id="fnfpo"><acronym id="fnfpo"></acronym></em>
  • <th id="fnfpo"><track id="fnfpo"></track></th>
  • <progress id="fnfpo"><track id="fnfpo"></track></progress>
  • <tbody id="fnfpo"><pre id="fnfpo"></pre></tbody>

  • x
    x

    晶圓的另一面:背面供電領域的最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3-9-4 16:18    發布者:eechina
    關鍵詞: 背面供電 , 晶圓背面
    探討晶圓背面的半導體新機遇



    作者:
    泛林集團 Semiverse Solutions 半導體和工藝整合工程師 Sandy Wen

    原文鏈接:
    https://www.coventor.com/blog/la ... ide-power-delivery/

    在我從事半導體設備的職業生涯之初,晶圓背面是個麻煩問題。當時發生了一件令我記憶深刻的事:在晶圓傳送的過程中,幾片晶圓從機器人刀片上飛了出來。收拾完殘局后,我們想到,可以在晶圓背面沉積各種薄膜,從而降低其摩擦系數。放慢晶圓傳送速度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我們的客戶經理不太高興,因為他們不得不向客戶解釋由此導致的產量減少的原因。

    盡管初識晶圓背面的過程不太順利,但當2010年代早期Xilinx Virtex-7系列FPGA發布時,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領域。Xilinx的產品是首批采用“堆疊硅互連技術”的異構集成的FPGA[1]。該技術使用了在不同的FPGA組件之間傳遞電信號或電力的硅中介層,這一中介層通過創建部分通過硅晶圓的硅通孔 (TSV) 并在頂部創建信號重布線層而成形。通過對晶圓背面進行工藝處理,連接硅通孔的兩端:晶圓的正面暫時粘到一個載體晶圓上,然后倒置硅中介層進行工藝處理,隨后使用背面研磨和刻蝕來暴露硅通孔。Xilinx產品推出時,我已經離開這個行業,回到了研究生院。在課堂上,硅通孔的金屬化是個熱門話題,而隨著異構集成不斷發展,晶圓背面也在工程師中成為了更有意思的話題。


    圖1:硅中介層的工藝處理。通孔和初始金屬化之后,研磨晶圓背面直至到達通孔

    雖然Xilinx FPGA使用了硅中介層來處理信號傳輸和帶寬要求,但去除中介層、直接使用晶圓背面進行電氣布線的做法會更有前瞻性。背面供電是“背面”架構的示例之一,它的供電不是來源于傳統的晶圓正面的后道工序,而是背面。這種架構可能可以減少電源軌和有源器件之間的電壓降。作為背面架構的示例,imec正嘗試在鰭片架構中使用埋入式電源軌[2]。在imec的工藝流程中,導軌位于鰭片之間,類似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埋入式字線。為了信號傳輸建成后道工序后,在器件晶圓的背面創建硅通孔,連通埋入式導軌。為了供電也可以在背面進行進一步的互連。


    圖2:參考資料[2],使用埋入式電源軌進行背面供電(不按比例)

    至少出于性能原因,器件晶圓背面的空間看起來很有發展潛力。把電源軌從前端移到背面可以緩解晶圓正面的擁塞,實現單元微縮并減少電壓降。領先的半導體邏輯企業深知背面供電的優勢,正積極開發背面分布網絡。2021年年中,英特爾宣布將使用公司的“PowerVia”技術進行晶背供電;臺積電也計劃在他們下一節點的技術中使用埋入式電源軌[3]。我們期待看到晶圓背面的未來發展。

    參考資料:

    [1] K. Saban. “Xilinx Stacked Silico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Delivers Breakthrough FPGA Capacity, Bandwidth, and Power Efficiency”, Xilinx WP380, 2012.
    [2] J. Ryckaert et al., “Extending the roadmap beyond 3nm through system scaling boosters: A case study on Buried Power Rail and Backside Power Delivery,” 2019 Electron Devices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EDTM), 2019, pp. 50-52, doi: 10.1109 / EDTM. 2019. 8731234.
    [3] D. O’Laughlin, “Backside Power Delivery and Bold Bets at Intel”, https://www.fabricatedknowledge. ... r-delivery-and-bold

    本文地址:http://www.portaltwn.com/thread-838525-1-1.html     【打印本頁】

    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或網友發布,目的在于傳遞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發表評論 登錄 | 立即注冊

    廠商推薦

    • Microchip視頻專區
    • 想要避免發生災難,就用MPLAB SiC電源仿真器!
    • Cortex-M4外設 —— TC&TCC結合事件系統&DMA優化任務培訓教程
    • 深度體驗Microchip自動輔助駕駛應用方案——2025巡展開啟報名!
    • 更佳設計的解決方案——Microchip模擬開發生態系統
    • 貿澤電子(Mouser)專區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使用指南  -  站點地圖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電子工程網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6917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_国产成人亚洲精品_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888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