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90后一代跨入美國高校 中國留學生面貌悄然改變
發布時間:2010-3-3 11:13
發布者:步從容
90后一代跨入美國高校 中國留學生面貌悄然改變 綜合新聞 1990年年底出生的高子彥如今已經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一的一名學生了。初二那年,受到身邊有人高中畢業考上哈佛大學的觸動,他從那個時候就決定到美國讀大學。 那一年,他就讀的深圳中學一千名畢業生中,有60人最后到國外讀大學本科。 高子彥認為還是要在本科的時候出來讀書,“如果讀研究生出來,就已經錯過自身最佳的一段發展時期,就會很難融入這邊的社會! 高子彥現在哥大參加了一個“全球中國聯接”(GCC)的組織,這個組織由哥大一幫本科生發起,聯合美、英、法、加等國的43所高校,其中也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致力于在中國與國際社會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組織核心管理層絕大部分由哥大本科生組成,其中既有美國本土學生,也有中國學生。 高子彥現在其中外聯部門擔任職務,他說,研究生在這類社團活動相對較少,只有在本科生才有時間和心情去做一些這樣的事情。對于未來,他還充滿期待,他告訴記者他可能會選擇政治學和人類學方向。 曾幾何時,中國高校中刮起一股“寄托”風,大學畢業,考GRE(GMAT)考托福,申請獎學金出國讀書,成為他們改變自己人生的一條路。誠然,這條“寄托”美國夢色彩的異國考學之路,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所以才會有最近美國耶魯畢業生張磊向耶魯大學捐888萬美元的感恩之舉。 但是,近些年來,祖國的迅速發展,卻讓一些身在美國尋夢的人變得迷茫,并非土生土長的他們難以真正融入當地主流圈內,祖國的迅速發展又讓海歸后跟不上節奏,望著風生水起的國內,聽著李開復喊著“再不回中國就來不及了”,留學海外學子普遍面臨進退維谷的局面。 與此同時,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緊缺的問題,也成為中國新富階層為下一代選擇更優教育資源另辟蹊徑的理由。畢竟清華北大不是誰都能上的,而美國很多高校全球排名都高于這兩所學校。 “今后幾年,將有更多中國學生到美國讀本科!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美國賽伯樂國際教育公司的國際教育總監喬伊斯?米歇爾這樣告訴記者。 在少數人選擇這條路的時候,真正阻礙中國孩子走出國門步伐的阻力更多來自家庭的實力。按照高子彥介紹,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一年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等相加總計接近六萬美元,四年就要二十多萬美元。 “但是中國這些年崛起的新富階層,完全有能力去負擔這筆費用!痹诿仔獱柨磥,這個被她稱作是中國新一代的中產階層,正在變得越來越龐大,更多中國家庭有能力承擔子女留學費用。 喬伊斯?米歇爾最近正準備在中國出一本新書,名字就叫《到美國求學的中國學生》,指導中國學生如何入學美國高校讀本科。她甚至建議家長們從高中就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不久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向美國輸出的本科生數量正迅速增長。報告顯示,2008—2009學年美國高校錄取的留學生中,中國向美國輸出2.6萬名本科生和5.7萬名研究生。而比較5年之前,本科生與研究生分別為8000人與5.1萬人。 隨著中國90后一代跨入美國大學校園,相比較過去中國在美留學生多是理工科類研究生,中國學生在美國的面貌正在發生重大改變。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