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可食用激光器!未來食品檢測或可“吞服”完成
發布時間:2025-7-2 18:24
發布者:eechina
科學家首次研制出完全由可食用材料制成的微型激光器,未來有望用于開發可吞服的傳感器,以監測食品和藥品的特性。這項研究由來自斯洛文尼亞和希臘的科研團隊完成,成果發表于《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期刊。 傳統激光器通常依賴鋁、鎵、砷等不可食用材料,而新研究利用橄欖油、葵花籽油等日常食用油作為激光介質。實驗中,研究人員用紫光照射橄欖油液滴,其表面能將光子束縛并反復反射,形成光的放大效應。油中的葉綠素分子受激后釋放光子,并觸發連鎖反應,最終使油滴成為微型激光器。 這種激光的特性受油滴尺寸、密度等因素影響,因此可用于檢測食品或藥品的多種指標。例如,通過分析激光變化,研究人員能推斷食物的糖分、酸度、受熱程度及微生物生長情況。此外,不同大小的油滴還能像條形碼一樣編碼信息。在實驗中,團隊將七種特定尺寸的葵花籽油滴加入桃子蜜餞中,成功編碼了“2017年4月26日”(國際反食物浪費日)的日期信息。 可食用激光器的突破不僅拓展了激光技術的應用場景,也為未來開發可吞服傳感器奠定了基礎,有望在食品安全和醫療監測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