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擬推翻與長江存儲協議裁決,以國家安全為由申請最高法院介入
發布時間:2025-6-11 09:44
發布者:eechina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近日向美國最高法院提交緊急申請,試圖推翻此前下級法院關于允許中國長江存儲(YMTC)獲取其73頁3D NAND技術機密文檔的裁決。這一舉動引發全球半導體行業高度關注,被視為中美科技競爭升級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事件背景:專利糾紛與技術博弈 長江存儲與美光的法律爭端始于2023年11月。長江存儲在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起訴美光,指控其3D NAND閃存產品侵犯8項美國專利。作為回應,美光反訴長江存儲專利侵權,并針對長江存儲持有的20項專利發起22次無效挑戰(IPR)。然而,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多次駁回美光的無效請求,甚至在2025年4月明確拒絕美光對長江存儲核心專利(如US10,861,872)的上訴,進一步鞏固了長江存儲的專利地位。 在訴訟過程中,長江存儲依據美國法律程序,申請獲取美光與涉案專利相關的技術細節和源代碼,以支持其專利無效主張。2024年11月,法院裁定長江存儲可通過外部律師和專家獲取美光《150系列Traveler演示文稿》中的73頁紙質文檔,內容涉及美光最新及即將推出的3D NAND設備技術。盡管雙方此前已簽署保護令,限制敏感信息僅限外部律師接觸、禁止復制或傳播,但美光仍以“國家安全”為由強烈反對,認為長江存儲作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可能將技術泄露給中國政府。 美光核心訴求:國家安全與商業機密保護 美光在聲明中強調,長江存儲要求的73頁文檔包含其“最安全和敏感的源代碼”,且頁數較早期芯片增加10倍,技術泄露風險極高。美光援引《國防生產法》第705條款,稱這些信息屬于“核心商業機密和關鍵技術”,一旦泄露將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 為阻止長江存儲獲取文檔,美光采取多層級法律行動: 向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申請強制令:2024年11月,美光以“國家安全”為由申請阻止文檔交付,但被法院駁回。法院認為,專利審判及上訴委員會的保密令已足夠保護敏感信息,且長江存儲的請求符合保護令的頁數限制和接觸范圍。 向最高法院申請“mandamus令狀”:2025年5月27日,美光正式向最高法院提交申請,要求推翻下級法院裁決。美光主張,地區法院在裁定時忽視了長江存儲與中國政府的關聯,未能充分評估技術泄露風險。 長江存儲回應:合規程序與專利正當性 長江存儲方面表示,其獲取文檔的請求完全符合美國法律程序,且已嚴格遵守保護令條款: 接觸范圍:僅限外部律師和專家接觸文檔,禁止公司員工參與; 復制限制:禁止掃描、復印或電子復制,每頁均編號追蹤,違規將面臨法律制裁; 技術必要性:文檔內容涉及美光產品是否侵犯長江存儲專利的核心證據,對訴訟結果至關重要。 長江存儲強調,美光的“國家安全”指控缺乏實質證據,且其作為實體清單企業,已長期面臨技術出口管制,此次訴訟僅為維護自身專利權益的正當行為。 行業影響:技術封鎖與全球競爭格局 美光此舉被視為美國政府“技術脫鉤”政策的延續。近年來,美國通過實體清單、出口管制等手段限制中國半導體企業發展,而長江存儲作為中國3D NAND領域的領軍企業,其技術突破已對美光構成直接競爭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若最高法院支持美光訴求,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加劇技術壁壘:美國企業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在專利訴訟中獲取技術證據; 重塑全球專利規則:中美在半導體領域的專利博弈可能推動國際知識產權體系分化,形成“技術陣營化”趨勢; 激勵中國自主創新:長江存儲等中國企業或加速技術自研,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未來展望:最高法院裁決與行業走向 目前,最高法院尚未就是否受理美光申請作出決定。若案件進入審理階段,預計將圍繞以下焦點展開辯論: 國家安全與商業機密的平衡:法院如何界定“敏感技術”的范圍,以及是否應因企業背景限制證據獲; 保護令的有效性:現有保密措施是否足以防止技術泄露; 專利訴訟的公平性:被告企業是否應因國家背景面臨額外限制。 無論結果如何,這一案件都將深刻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并為中美科技博弈增添新的注腳。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