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加速轉向中國OLED材料供應鏈:成本壓力與技術競爭驅動合作深化
發布時間:2025-6-17 15:07
發布者:eechina
據韓國媒體KIPOST及多家行業消息源披露,三星電子正與多家中國OLED材料企業展開深度談判,計劃首次將中國供應商納入其核心顯示材料供應鏈。這一戰略調整源于三星在高端芯片制造成本攀升、OLED面板技術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尋求通過供應鏈多元化降低綜合成本,并應對來自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場挑戰。 成本壓力倒逼供應鏈重構 行業分析指出,三星電子近期面臨兩大核心成本壓力:其一,用于Galaxy S26系列旗艦機的Exynos 2600芯片采用2nm GAA工藝,但目前良率僅約50%,遠低于70%的商業化標準,導致單片晶圓成本飆升;其二,三星顯示部門長期依賴美日韓供應商采購OLED材料,但中國廠商憑借技術突破與成本優勢,已具備替代潛力。例如,中國企業在Red Prime、Green Host等關鍵材料領域實現量產,部分材料價格較國際供應商低20%-30%。 KIPOST援引消息人士稱,三星顯示部門正評估向中國廠商采購發光摻雜材料(GD/RD)、空穴注入材料(PD)等核心組件,以應對蘋果iPhone 17系列、三星Galaxy Z Fold7等高端機型對OLED面板性能與成本的雙重需求。若合作落地,三星或將在入門級機型(如Galaxy M/F系列)中率先采用中國材料,并逐步向高端產品線滲透。 技術突破與市場格局重塑 中國OLED材料企業的崛起為三星合作提供了技術可行性。據UBI Research《2025 OLED發光材料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面板廠商采購的OLED發光材料金額首次超越韓國,盡管全年市場份額仍以三星顯示(39.8%)、LGD(19.9%)領先,但京東方(13.1%)等中國企業正加速追趕。 國內企業已實現多項技術突破: 萊特光電:Red Host材料完成國產替代,Green Prime材料進入量產測試; 奧來德:OLED終端材料批量供應國內面板廠商,擬募資2.4億元新建PSPI材料生產基地; 夏禾科技:實現綠光摻雜(GD)、紅光摻雜(RD)等材料商業化量產; 萃英化學:專注氘代OLED材料,可提升屏幕發光效率與壽命。 此外,京東方、維信諾等企業投建的高世代OLED產線進一步拉動材料需求,為本土供應商提供規;炞C機會。 戰略調整背后的行業博弈 三星的供應鏈轉向亦反映全球顯示產業格局變化。過去,三星通過技術封鎖與專利壁壘限制中國廠商進入核心供應鏈,但近年來中國企業在OLED專利布局、材料研發上取得突破。例如,三星顯示曾因專利糾紛排除京東方作為OLED面板供應商,但此次材料合作表明其策略轉向“技術共享換成本優勢”。 行業專家指出,若三星與中國材料商合作落地,或引發連鎖反應: 加速國產替代:中國OLED材料滲透率有望從2025年的約15%提升至2029年的30%以上; 倒逼韓企降價:三星采購策略或迫使美日韓供應商下調材料價格; 技術標準融合:中國廠商可能深度參與三星下一代OLED技術路線圖開發。 未來展望:合作風險與機遇并存 盡管合作前景廣闊,但三星仍面臨技術風險。例如,OLED材料需與面板產線高度適配,中國廠商需通過三星嚴苛的可靠性測試。此外,地緣政治因素(如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可能影響供應鏈穩定性。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三星的轉向將為中國OLED材料產業注入新動能。據TrendForce預測,2025年全球OLED材料產值將達28.2億美元,中國企業有望通過技術迭代與成本優勢,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核心地位。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