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大不同 談臺美晶圓廠登陸
發布時間:2010-3-5 09:28
發布者:步從容
2010-03-05 旺報 【盧信昌】 農歷年前經濟部宣布未來面板、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與IC設計等產業,在西進大陸投資時都必須先經由關鍵技術小組做專案審查;而關鍵技術小組的組成則橫跨行政院科顧組、經建會、陸委會、國科會、經濟部工業局、投審會,以及外聘的專家學者。為期避免利益沖突的發生,成員將排除業界代表;并視需要邀請國安單位列席參加。 由于這幾個產業的投資動輒引起社會關注,為求能審慎做出通盤分析,以因應各界議論,自不待言,委員會成員的擔當與長遠思考當屬首要考量;同時,為期避免外界產生政府「向財團傾斜」的聯想,在標舉利益回避的原則下排除業界代表參與,也是不得不的安排。 技術評定莫閉門造車 但產業趨勢與前瞻性技術的評定是不容許閉門造車的;更何況環境在變、時代也在變,今日當紅的技術與熱銷商品,轉眼間輕易成為明日黃花。政院關鍵技術小組所要評定的,究竟是登陸技術與臺灣原產業間的競爭替代,抑或只是要減緩資金外移速度,以牽制臺灣關鍵產業與優勢人力的流失呢?在回應輿論的監督吁請之外,這樣的跨部會組成又是否有充分授權與企圖心,能為臺灣在全球產業鏈的新定位領航掌舵? 其實資金引進中國并不成為問題,在可預見的將來臺資不去,還會有日、韓、和歐美各國的資金供應,因此臺灣島上的產業競爭力才是決定輸贏勝負的關鍵;而人才流動原本就是普世價值,以法令強加限制,就算留的住人也留不住心。江河東奔,后浪自會推涌前浪;山海浮沉,代代更會有新人輩出,當真發生人才培育的斷層時才是大問題。 就在去年的3月底,美商Intel公司宣布在大連市蓋一座半導體工廠,總投資金額達25億美金,預計將在今年的下半年試車生產。這個廠是Intel公司在美國境外的最大廠,技術層級使用先進的12吋設備。就在這個投資案宣布的前一個月,該公司也同時關閉在美國境內的兩座晶圓廠,以及在亞洲各地的3個組裝廠,受影響或是被資遣員工將近6000人。 投資大連案值得借鏡 整個投資案是在與全球20多個城市或國家接觸以后才確定。而早在3年半前,Intel公司開始進行全球選址的規畫時,就已經先行和大連市政府簽約合辦美國學校,以解決未來員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并且捐贈8吋設備給大連市理工大學,好讓他們協助培育半導體的從業人才。 據了解關鍵技術小組審查項目將含括事業經營、財務狀況、技術層次與移轉、設備輸出、雇用狀況對國內貢獻、以及產業帶動等項目;必要時經濟部還將對投資人進行實地查核,確保投資的合法性,以留下臺灣企業的核心技術?跉怆m不小,只是這些事情當真重要嗎? 從大連半導體廠的投資案上,我們看到在整個選址和建廠的過程當中所進行的交涉層級與考量,而且這個案子的執行時間跨越美國前后任的兩黨總統。因此解讀的重點是在于政策銜接的一致性,同時還要考量協力廠商的配合進駐、目標銷售市場、技術等級與人才培育。期盼行政院所成立的跨部門小組能以此案例當做施政參考,畢竟愛臺灣不能是少數人的專利。 (作者為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
網友評論